中析研究所檢測中心
400-635-0567
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
公司地址:
北京市豐臺區航豐路8號院1號樓1層121[可寄樣]
投訴建議:
010-82491398
報告問題解答:
010-8646-0567
檢測領域:
成分分析,配方還原,食品檢測,藥品檢測,化妝品檢測,環境檢測,性能檢測,耐熱性檢測,安全性能檢測,水質檢測,氣體檢測,工業問題診斷,未知成分分析,塑料檢測,橡膠檢測,金屬元素檢測,礦石檢測,有毒有害檢測,土壤檢測,msds報告編寫等。
發布時間:2025-07-31
關鍵詞:視網膜激光光凝評估測試儀器,視網膜激光光凝評估測試標準,視網膜激光光凝評估測試范圍
瀏覽次數:
來源:北京中科光析科學技術研究所
因業務調整,部分個人測試暫不接受委托,望見諒。
激光斑形態評估:觀察激光光凝后視網膜上形成的光斑形態是否符合治療預期,判斷激光能量及操作準確性;參數包括形態類型(圓形、橢圓形、不規則形)、邊界清晰度(清晰/模糊)、大小一致性(直徑變異系數≤10%)。
激光斑密度測量:統計單位視網膜面積內的激光斑數量,評估光凝覆蓋范圍是否充分;參數為密度值(個/平方毫米),劃分標準(低密:<10個/mm2,中密:10-20個/mm2,高密:>20個/mm2)。
脈絡膜視網膜瘢痕厚度測量:通過影像學技術測量激光光凝后形成的瘢痕組織厚度,反映光凝深度及組織損傷程度;參數為瘢痕厚度(μm),正常范圍(50-200μm,因光凝能量而異)。
視網膜神經纖維層(RNFL)厚度變化:監測激光光凝后視盤周圍RNFL厚度的變化,評估是否存在神經纖維層損傷;參數為RNFL平均厚度(μm),隨訪差值(治療后較治療前變化≤10μm為穩定)。
黃斑中心凹厚度(CMT)監測:測量黃斑區中心凹視網膜厚度,評估激光光凝對黃斑水腫的療效;參數為CMT值(μm),療效判斷標準(治療后較基線下降≥20%為有效)。
視網膜血管熒光滲漏評估:通過熒光血管造影觀察視網膜血管是否存在異常熒光滲漏,判斷光凝是否封閉病變血管;參數為滲漏部位(黃斑區/周邊視網膜)、滲漏程度(輕度:局限于血管旁;中度:擴展至視網膜層間;重度:累及黃斑中心凹)。
視野缺損范圍測定:采用視野計檢測患者視野缺損的范圍及程度,評估激光光凝對視功能的影響;參數為缺損象限(鼻側/顳側/上方/下方)、缺損面積(占總視野百分比)、平均缺損值(dB)。
視盤周圍萎縮弧(PPA)面積測量:測量視盤周圍視網膜色素上皮及脈絡膜萎縮區域的面積,監測光凝是否導致周邊組織損傷;參數為PPA面積(mm2),隨訪增長率(年增長率≤5%為緩慢進展)。
光凝區色素上皮反應觀察:觀察激光光凝區視網膜色素上皮(RPE)的形態變化,判斷是否存在過度色素增殖或萎縮;參數為RPE反應類型(正常色素沉著、色素脫失、色素增殖)、范圍(局限于光凝區/超出光凝區)。
眼內壓(IOP)變化監測:測量激光光凝前后眼內壓的變化,評估是否存在光凝誘導的眼壓升高;參數為IOP值(mmHg),異常標準(治療后IOP較基線升高≥5mmHg為顯著升高)。
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(DR):用于增殖前期或增殖期DR的激光光凝治療效果評估,監測視網膜缺血區改善及新生血管消退情況。
視網膜靜脈阻塞(RVO):用于RVO合并黃斑水腫或視網膜缺血的激光光凝治療,評估水腫消退及視力恢復情況。
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(CSC):用于慢性CSC的激光光凝治療,監測脈絡膜滲漏停止及視網膜脫離復位情況。
視網膜裂孔/脫離預防性光凝:評估預防性光凝對視網膜裂孔的封閉效果,防止視網膜脫離進展。
黃斑水腫(ME):用于糖尿病性黃斑水腫、RVO相關性黃斑水腫的激光光凝治療,監測黃斑厚度變化及視力改善。
視網膜血管瘤:評估激光光凝對視網膜血管瘤的萎縮效果,防止瘤體破裂出血。
脈絡膜新生血管(CNV):用于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(AMD)等疾病的CNV激光光凝治療,監測新生血管封閉及滲漏減少情況。
早產兒視網膜病變(ROP):用于ROP閾值期或閾值前病變的激光光凝治療,評估視網膜血管發育及病變消退情況。
虹膜新生血管(INV):用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虹膜激光光凝治療,監測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及眼壓控制情況。
青光眼睫狀體炎綜合征(PSS):用于反復發作的PSS合并黃斑水腫的激光光凝治療,評估水腫消退及炎癥控制情況。
ISO15004-2:2017《眼科儀器激光光凝設備第2部分:性能要求和測試方法》:規范激光光凝設備的性能參數測試,確保治療安全性及有效性。
GB/T30512-2014《眼科激光光凝機安全要求》:規定眼科激光光凝機的安全性能要求,包括電氣安全、激光輻射安全等。
ISO10940:2018《眼科儀器激光設備通用安全要求》:適用于所有眼科激光設備的安全評估,涵蓋激光輸出功率、波長等參數。
GB19192-2015《眼科激光治療設備臨床應用規范》:指導眼科激光治療設備的臨床使用,包括激光光凝的操作流程及評估標準。
ISO20417:2019《眼科光學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評估術語和定義》:統一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評估的術語,確保檢測結果的一致性。
GB/T21196-2007《眼科儀器激光光凝機性能測試方法》:規定激光光凝機的性能測試方法,包括激光功率、光斑大小等參數的測量。
ASTMF1500-19《眼科激光設備生物相容性測試標準》:評估眼科激光設備與人體組織的生物相容性,確保治療安全性。
ANSIZ136.1-2020《激光安全使用標準》:規范激光設備的安全操作,包括激光光凝治療中的防護要求。
ISO13666:2014《眼科儀器視野計性能要求和測試方法》:規定視野計的性能要求,用于視野缺損范圍測定的標準化。
GB/T11533-2011《標準對數視力表》:用于激光光凝治療前后視力的評估,確保視力測量的準確性。
ISO15004-2:2017《眼科儀器激光光凝設備第2部分:性能要求和測試方法》:規范激光光凝設備的輸出功率、光斑大小、脈沖寬度等性能參數,確保治療的準確性和安全性。
GB/T30512-2014《眼科激光光凝機安全要求》:規定眼科激光光凝機的電氣安全、激光輻射安全、機械安全等要求,保障患者及操作人員的安全。
ISO10940:2018《眼科儀器激光設備通用安全要求》:適用于所有眼科激光設備的安全評估,涵蓋激光輸出的峰值功率、平均功率、波長范圍等參數。
GB19192-2015《眼科激光治療設備臨床應用規范》:指導激光光凝治療的臨床操作流程,包括患者選擇、治療參數設置、術后評估等。
ISO20417:2019《眼科光學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評估術語和定義》:統一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評估中的術語(如激光斑、瘢痕厚度、熒光滲漏等),確保檢測結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。
GB/T21196-2007《眼科儀器激光光凝機性能測試方法》:規定激光光凝機的性能測試方法,包括激光功率的測量(使用激光功率計)、光斑大小的測量(使用光斑分析儀)等。
ASTMF1500-19《眼科激光設備生物相容性測試標準》:評估眼科激光設備與人體組織的生物相容性,包括細胞毒性、刺激性、致敏性等測試。
ANSIZ136.1-2020《激光安全使用標準》:規范激光設備的安全操作,包括激光光凝治療中的防護措施(如佩戴激光防護眼鏡)、設備的維護要求等。
ISO13666:2014《眼科儀器視野計性能要求和測試方法》:規定視野計的性能要求,包括視野范圍、空間分辨率、閾值重復性等,用于視野缺損范圍測定的標準化。
GB/T11533-2011《標準對數視力表》:規定視力表的設計、制作及使用方法,用于激光光凝治療前后視力的準確測量。
眼底熒光血管造影(FFA)儀:通過靜脈注射熒光素鈉,實時拍攝視網膜血管造影圖像;功能為評估激光光凝后視網膜血管熒光滲漏情況,參數包括熒光素循環時間(10-15秒)、滲漏部位(黃斑區/周邊視網膜)、滲漏程度(輕度/中度/重度)。
光學相干斷層掃描(OCT)設備:采用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,獲取視網膜橫斷面高分辨率圖像;功能為測量脈絡膜視網膜瘢痕厚度、黃斑中心凹厚度(CMT)等參數,分辨率≤5μm,掃描速度≥10000A-scans/秒。
視野分析儀:采用自動或手動方法檢測患者視野范圍;功能為測定激光光凝后視野缺損的范圍及程度,參數包括缺損象限(鼻側/顳側/上方/下方)、缺損面積(占總視野百分比)、平均缺損值(dB)。
眼內壓計:通過接觸或非接觸方式測量眼內壓;功能為監測激光光凝前后眼內壓變化,參數為IOP值(mmHg),測量精度±1mmHg。
激光功率計:測量激光光凝設備的輸出功率;功能為驗證激光功率是否符合治療要求,參數包括功率范圍(0-500mW)、測量精度±2%。
視網膜神經纖維層(RNFL)分析儀:采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技術,專門測量視盤周圍RNFL厚度;功能為監測激光光凝后RNFL厚度變化,參數為RNFL平均厚度(μm),重復性誤差≤3μm。
脈絡膜血管造影(ICGA)儀:通過靜脈注射吲哚青綠染料,拍攝脈絡膜血管造影圖像;功能為評估激光光凝后脈絡膜新生血管(CNV)的封閉情況,參數包括染料循環時間(15-20秒)、CNV大小(mm2)。
眼底照相系統:拍攝眼底彩色或單色照片;功能為記錄激光光凝前后視網膜形態變化,參數包括分辨率(≥5megapixels)、視場角(50°-70°)。
視網膜色素上皮(RPE)成像儀:采用多光譜或自發熒光成像技術,觀察RPE形態;功能為評估激光光凝區RPE的色素反應,參數包括色素沉著類型(正常/脫失/增殖)、范圍(局限于光凝區/超出光凝區)。
激光光斑分析儀:測量激光光凝設備的光斑大小及形狀;功能為驗證光斑大小是否符合治療計劃,參數包括光斑直徑(50-1000μm)、形狀一致性(圓形度≥0.9)。
1、咨詢:提品資料(說明書、規格書等)
2、確認檢測用途及項目要求
3、填寫檢測申請表(含公司信息及產品必要信息)
4、按要求寄送樣品(部分可上門取樣/檢測)
5、收到樣品,安排費用后進行樣品檢測
6、檢測出相關數據,編寫報告草件,確認信息是否無誤
7、確認完畢后出具報告正式件
8、寄送報告原件